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刘诗诗 通讯员 陈心愉 陈媛媛
眼下正是秋收的重要时节,市供销社提早谋划、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的作用,聚焦农业社会化服务,高效推进秋收各项工作。
9月2日,随县小林镇石家咀村4组宋光付的稻田飘着沁人稻香,一台联合收割机正穿梭作业。田埂上,镇供销社社会化服务技术员、县供应链公司服务人员,还有赶来“取经”的农户,目光紧紧锁在这台机器上:当天,“荃优5438”水稻测产观摩会在这里举行。
“老宋,你家这稻子比去年还壮!”“这田就是咱村机插秧的‘活样板’!”听着乡邻们的夸赞,种了半辈子地的宋光付笑得眼睛眯成了缝。从前,他最愁“单打独斗”:春播买种肥跑县城,人工插秧累得直不起腰,打药看天气“脸色”,收割还要四处找机器,“10亩地忙得脚不沾地,收成还没个准头。”
变化从去年开始。小林镇供销社牵头,联合随县穗满多服务公司等主体,组建了社会化服务机插队,为全镇小农户提供“耕、种、防、收”全流程服务。宋光付的1.75亩稻田成了首批“试验田”:从选种、育秧、机插,到施肥、打药、收割,全由专业团队“一揽子包办”。
“现在我往地头一站,机器轰隆隆就把活干了,省心又省力!”宋光付指着刚过磅的稻谷,声音满是欣喜,“净重3280斤,折合亩产1874斤,一亩地多收300多斤,供销社真是帮了大忙!”
宋光付的增收故事,只是随州供销社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个缩影。为促进粮食生产,市供销社在全市大力推广农业生产全链条社会化服务,采取“3+X”(即供销+农技+农机+X个村级经济组织)模式,参办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22家,整合资源、聚合力量,服务重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各个环节,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种植户人员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
秋收以来,市供销系统强化农机服务,调配了收割机、烘干机等农机设备,组成农机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保姆式”收割、脱粒、烘干等服务,大幅提高了秋收效率,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市供销社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系统为农服务网点优势,积极开展水稻收割、烘干、收储和销售等“一条龙”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多举措助力秋粮稳产增收、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