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字斟句酌防差错
  有人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而我不能只看题,还得看文,得字斟字酌。
    字斟句酌,才能发现形近的错别字。“己”“已”“巳”,最易出错:“拨款”也会写成“拔款”;“崇敬”是用放大镜才辨认出写成了“祟敬”。
    字斟句酌,才能发现音近的错别字。“一只粉笔”的“只”该用“支”;“仗义执言”是成语,“执”字不能写成“直”;“请客累,作客也累”,是不知“作客”和“做客”的身份有质的区别。
    字斟句酌,才能发现音形都相近的错别字。“剑拔驽张”的“驽”该用“弩”;“未雨稠缪”的“稠”应用“绸”;“趋之若骛”的“骛”当用“鹜”。
    字斟句酌,才能发现用方言方音最易出错。“手指搬不开”的“搬”应用“掰”;“人焉了”的“焉”当用“蔫”;“一缁缁头发”的“缁”该用“绺”。
    字斟句酌,但不能草木皆兵。“清澈”是“清彻”的推荐词,“宽洪”是“宽宏”的另一种写法。它们都是同词异形。
    字斟句酌,见到引文,倍加小心。“执子之手,与尔携老”,令我想起了《诗经》。直查到《邶风·击鼓》,才知道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误。“临行密密缝,唯恐迟迟归”,令我想起唐人孟郊的《游子吟》:“意恐迟迟归”;一查,引文有误,尽管它也讲得通。
    字斟句酌,新华社的稿子也会有误。
    “铁路职工肩抗手提”,“抗”当为“扛”;“一副照片”,“副”应为“幅”。
    古人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报刊里的错别字,也在所难免。要想克服错别字,须编报人细心,读报人发现了及时反馈才是。
  王大敏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字斟句酌防差错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