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2020年03月15日
生死鏖战抢救生命
——随州市中心医院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纪实

61587fb0cb587c3309c73460cc576058_img_224_750_481_344.jpg  

      3月14日,随州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一病区护士在床边关心慰问患者,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随州日报通讯员徐敏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良英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刘诗诗 通讯员 熊仕伟 郑荣林   

  随州市中心医院作为随州市唯一的三甲医院,收治的确诊病例在全市占比达35%,更承担着救治全市所有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重任。1个多月来,该院携手江西援随医疗队,每天和疫魔进行生死鏖战,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  
  截至3月13日16时,该院在院救治的确诊患者有36名,重症及危重症6例。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纷纷表示,将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中,不麻痹、不厌战、不侥幸、不松劲,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尽最大努力使每个患者转危为安。   
  救一个人,就是救了一个家庭  
  2月2日20时,重症医学科龙门病区收治了第一位重症患者。该患者转入时,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双肺几乎全白。  
  主治医师汪群博立即展开抢救,进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过程中患者会有呛咳反射,甚至呕吐,飞沫中存在病毒,十分凶险。插管时,医生与患者之间只有10厘米到15厘米的距离,整个过程要在30秒内完成,需要快、准、稳。这些在平时看似行云流水的操作,在三级防护下却显得格外艰难,护目镜下凝结的雾气、笨重且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都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呼吸状态明显改善。此时,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因为精神高度集中、体力严重透支,已是大汗淋漓。“这位患者经过3周治疗,成功脱掉呼吸机,转入普通隔离病房。”汪群博说。  
  随后的日子,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更是不言放弃,坚守希望。“当病人发展到重症后,除了肺,还会出现其他器官受损,我们就会根据病人的情况个体量化,制定更复杂的器官支持治疗。例如,血压下降就深静脉穿刺置管,肝、肾功能损害就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科主任徐化强说,“救一个人,就是救了一个家庭,我们不会放弃。”  
  在重症监护室病房里,大部分患者都处于昏迷状态,即便是意识清醒的也全身插满管子。“患者嘴里的导管不能受压、不能折断,这是他的生命通道,身上的管道非常多,任何一个脱落都会造成致命的后果。”护士长廖娟娟说,护理人员需要付出双倍的护理关照,每1个小时至2个小时改变体位,但又不能改变太大。目前,科室已开展多起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呼吸得到明显改善。  
  联手应战“炎症风暴”,血浆置换救回生命  
  “叮铃铃……”2月13日11时28分,龙门病区的电话骤然响起。“ICU吗?我是感染科六病区,有个患者突然发生了病情变化,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请你们紧急会诊!”  
  病情就是军情。徐化强立即赶到感染科六病区。患者刘某某,59岁,既往有糖尿病、支气管炎病史,2月10日入院治疗。三天来,患者病情持续恶化,呼吸衰竭,肾功能和心功能指标都在下降。  
  病情变化太快,难道发生了“炎症风暴”?徐化强迅速安排患者转入ICU病房,一场与死神的较量紧张有序地展开:汪群博医师娴熟地插管、接呼吸机,汪家朋医师麻利地进行中心静脉穿刺,护士长余珊快速接上监护设备,护士王婕抽取血液标本送去化验,江西援助医师高明龙迅速开好医嘱……  
  转眼间,1个小时过去,各种抢救、治疗手段都上了,却不见效果。1天、2天、3天……患者病情始终没有改善,大部分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各项指标仍在不断下降,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直线飙升。2月20日,徐化强紧急召集全科医护人员,同时邀请江西医疗专家许建宁教授团队进行会诊。经过病例分析,许建宁教授提出对患者尝试性进行血浆置换。  
  次日上午,医护人员默契配合,精心操作,通过血浆分离器,先将患者血液中的血浆与血细胞成分进行分离,分离后的血浆弃用,再使用新鲜血浆、白蛋白等胶体置换液进行置换。2个小时后,血浆置换顺利结束,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各项检查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好转。  
  2月26日,医疗团队再次进行联合会诊后,进行了第二次血浆置换治疗,使患者病情得到进一步缓解。3月7日,传来好消息,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  
  “只要有一分生的希望,就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3月4日9时,江西吉安市人民医院医生刘娟准时走进龙门病区ICU,迎接新的一天挑战。  
  “现在还有12位危重患者,病情都比较复杂。”江西医疗队重症医疗组组长邹颋介绍,这里集中收治了随州市病情最重的患者,但是医护人员从未放弃过努力,从未放弃过坚持。  
  12时50分,邹颋和刘娟听到护士呼叫:“8床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低……”  
  两人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病人病情突然出现恶化,可能导致呼吸衰竭。  
  一场生死竞速随即展开:气管插管,用呼吸机帮助病人恢复呼吸功能;深静脉置管,维持血压稳定……与疫魔交手已久,两人都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一条条医嘱脱口而出,手上的操作迅速而精准。  
  邹颋说,其实这些操作都是ICU医生最为常见、也是最熟练的技能,几分钟就能完成,只是如今处在一个高风险的环境中进行。进行气管插管时,医生和病人几乎是口鼻相对,这时病人体内的病毒、气溶胶从口腔、气道大量释放,是医生面临感染风险最高的时候。  
  “这是家常便饭了。顾不上害怕,救命要紧呀!”邹颋说,当病人生命危急的时候,医生、护士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抢救,这是一种职业本能。大家都知道,ICU的抢救有一个极为短暂的“时间窗”,直接决定着能否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拽回来,错过了,可能就是最大的遗憾。  
  1个多小时过去了,抢救结束,“病人还处在危险期,但生命体征稳定了。”  
  14时30分,邹颋和刘娟两人完成交接班走出病房时,前胸后背已全部湿透,立马感到一阵“透心凉”。  
  这时,防护期为4小时的身上防护服已经“超期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