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20日
在山的那一边
● 仕如玉
在南方,那儿有这样一座高山,山的这一边是大都市,山的那一边有一座幽静的部队军营。1994年底,我穿过大都市来到山的那一边。
在山的那一边,服役的时间不长不短,但恰恰是人生最美好的十年青春时光。有奉献、有奋斗、有收获。回忆起来,有许多难忘的片断,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入伍训练最多的是走队列站军姿。走队列先脚掌后脚跟、两脚间距离约75厘米、摆直臂、手掌跟与胸同高,上午训了下午训,一天下来腿直、手直、眼睛直;收腹、挺胸、抬头、眼晴目视前方,军姿一站就是2个小时,班长还在帽子上面放个石头,石头掉下来还得加站半小时。麻了、累了、苦了,但3个月训练下来,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
唱的最多的歌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通过不断重复传唱,让团结理念深深扎根每名军人的心底,成了中国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
讲的最多是奉献。“失掉不少致富的机会,丢掉许多梦想。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谁来保卫咱妈谁来保卫她”。这样一讲,舍不得离开故土的随州人也不想家了。
跑的最多是5公里和400米障碍。5公里全副武装,喊、拉、扛,还要比班排连成绩,每跑一次都是极限突破。400米障碍,要运用转、跳、跃、钻、加速等多种技能,跑前静心屏气、跑中竭尽全力、跑完口吐白沫。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们经常这样激励自己。
抓的最紧是学习。记得当年报考军校,不管训练任务有多忙,我每天晚上坚持自学高中数学、英语、物理2个钟头以上,晚上12点了,困了累了,就喝一盖“白兰地”呛一下提神醒脑,接着学习。经过努力,我收到了陆军学院的通知书,圆了我的军校梦。
最难忘的是大海的水。大海无边无际,让人心胸开阔。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海水却是苦涩和危险的。每年海训作训服束胳膊腿、背着枪压着你下沉,总要喝上几口——又咸又涩呛喉咙,10公里长游让人精疲力竭,总要被海蜂子蛰,总要被水母电,被毒、被电让你终生难忘。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退出现役后回到家乡工作。如今已有19年了。退役不褪色,脱下军装仍是兵。这19年来,我仍然时不时跑跑5公里、仍然时不时拉10个单杠或做25个俯卧撑、仍然约75厘米走路……
这19年来:
我始终保持过硬的工作作风。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期间,我和同事们连续3年组织小餐饮专项整治,改建后的小餐饮店实现了“三个转变”,“前灶后厅”变为“前厅后灶”,“两区不分”变为“明厨亮灶”,“脏乱差”变为“净齐靓”,消费者纷纷“点赞”。在机构改革后,我的岗位新、责任重,负责两个新设立科室的工作。我继承发扬老部队“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团队作风,不怕苦、不怕累,从“零”开始,边学边干,组织协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全力维护“三个安全”。
我始终坚持努力学习。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如饥似渴。我工作生活遇到好多法律难题,好多时候都要请求律师帮忙。“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下定决心系统学习法律知识,自费购买了书籍,加入各种学习APP。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民法的自治原则、刑法的谦抑性、行政法的程序性、法治理论的渊源,形成了自己系统性法律思维、辩证思维。在主观题考试完毕出考场的那一刻,我很淡定,我知道我过了法考,更加自信自立。法考后我的头发白了很多,很多亲朋旧友见了我也问,我说年龄到了。其实,我明白,我这些年没有虚度光阴,免了“高堂明镜悲白发,朝若轻丝暮成雪”般自怨自艾。
我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我是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孩子,过去缺衣少食的生活,至今记忆犹新,是个“一穷二白”的“傻娃子”。我时常想,我有今天的成绩,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外,每一步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关怀和培养,离不开领导、同志们的关爱和支持。每念及此,我向大家衷心地说一声“谢谢”。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百舸千帆竞风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深入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虽然我退役了,但军魂永存我心中。强国必强军,强军必有我。我将在今年的工作中,以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系随州市委宣传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