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6月23日
“疫”起防骗,“花式”诈骗知多少?
  1.假借预约接种疫苗之名实施诈骗。疫情期间,随着全面实施新冠疫苗接种,出现不法分子冒充疾控中心发送假新冠疫苗预约接种信息引诱群众点击含木马网址的虚假链接,非法套取个人信息,实施诈骗行为。
  防骗技巧:收到含有不明链接的手机短信,请不要随意点击;涉及填写个人信息更要警惕。
  2.假借核酸检测之名实施诈骗。不法分子谎称可以更快速地出具核酸检测结果甚至可以提供虚假的“阴性”核酸检测结果,引导群众通过支付宝或二维码等支付检测费用,收款后直接“消失”。
  防骗技巧:参加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时,请在政府公布的正规监测点开展检测。如需自费开展核酸检测请务必通过正规途径进行检测预约,并确认检测机构的相关资质。
  3.假借网络收费之名实施诈骗。疫情期间,各地学校“停课不停学”,由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改为线上网课模式。然而,不法分子冒充任课老师,以疫情期间学校统一收取培训费、资料费等为由,引导家长们用微信或者支付宝转账,进而实施网络诈骗。
  防骗技巧:如收到学校缴费通知,同学与家长务必通过学校官方平台验证通知的真实性。在缴费前,与学校、老师通过电话确认,不轻易向陌生人账户打款。
  4.伪装生活物资配送商进行诈骗。近期,部分疫情严重地区实施封闭式管理,生活物资由配送商统一配送。不法分子创建平台宣称有更多更便宜的物资,引诱居民们下单,下单付款后不法分子卷款而逃。
  防骗技巧:不法分子利用疫情期间群众出行不便的情况实施诈骗,请勿轻易相信陌生卖家,必要时通过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求证,警惕上当受骗。
  5.冒充流调员工进行诈骗。不法分子自称“防控中心主任”,通过电话称受害人的健康码或检测报告有异常,要求前往公安机关核查。在获取信任后,将电话转接至“公安局”以“清查资金消除嫌疑”为由实施诈骗。
  防骗技巧:接到此类电话时,切勿恐慌,可通过官方渠道联系社区工作人员等进行求证。